Back to top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圖/Vanity Fair)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的作者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被問到有關「異性戀演員是否能飾演 LGBT+ 的角色」,他的回答則是:「真的是見識淺薄才會有這種疑問。」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是艾席蒙 2007 出版的小說,後來於 20M-K1T9l7T6OlI*CGl!Dxs^ay5X#4Y4uv9==_uj!azfE+d7Rix917 年由編劇詹姆士艾佛利(James Ivory)與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翻拍成電影,還入圍了多項奧斯卡提名。

電影中的兩大男主角分別由堤摩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和艾米漢默(Armie Hammer)飾演,但演員本人都不是 LGBT+。(延伸閱讀:旅行社推出《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套裝行程,你可以坐在艾里歐與奧立佛的廣場旁!


André Aciman
(圖/Die Zeit)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訪問中,艾席蒙被問到異性戀演員是否應該把 LGBT+ 角色讓給比較小咖的 LGBT+ 演員,他不以為然:「若要演聖母瑪莉亞怎麼辦?」

「這就讓目光短淺的人自己去吵吧,我覺得很無聊。」

「我想到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要拍一部耶穌基督的電影,演他媽媽的一定要是處女嗎?」

除了異性戀飾演同志角色的爭議外,這部片還被評論太過美化 LGBT+ 的感情關係,少了歧視和偏見的現實面。

艾席蒙則回應:「我不想要落入同志遭受暴力的窠臼」

「這只是一段愛情故事,就像是發生在兩個異性戀之間一樣。」(延伸閱讀:死了都要愛!?生同衾死同穴的1500年義大利遺骸竟然是一對男男?


Armie Hammer
(圖/Hollywood reporter)

艾席蒙本來的故事設定是異性戀7wpMCw-5Q3cAUhx@3!J7m#O-%e^A3%KV%yzlEJ__ZZNw1nw-tV的羅曼史,然而他認為,如果一開始這部電影是講異性戀的愛情故事,大概不會這麼成功。

「但我後來完全翻轉了故事的走向,很高興我當初有這麼做。」

「我喜歡描繪在微妙的情況下發現自我,但如果是青少男女的故事,我想那樣的情況很普通。」

「但當一名青年被同性吸引,這展現了各種心理層面的障礙,這就是我想寫的重點。」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千呼萬喚的續作《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Find Me),小嘎嘎們看過了嗎?


Timothée Chalamet
(圖/Go Fug Yourself)

-

譯:William

Source:Pink News

看更多《同志影視》快訊​

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