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活動場次

日期 時間 活動地點
10:00 駁二大勇區P3倉庫 加入提醒

「若水,如火,有聲」一個關於行動的展覽

「所有的政治都是爭論,權力就在於解決紛爭、恢復秩序;政治相同之處不過是如此。不同的是,爭論的本質或恢復秩序的方式。」
── 人類學家克利弗德‧紀爾茲。

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青年們如何選擇、作出判斷,並以自身創作表達、以行動實踐價值?

過去兩年間,全球最關注的抗爭現場是香港。我們看見香港青年在煙霧彈中遮面蹲低再無懼地躍起,爭取他們渴求的民主自由。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亦稱「香港反送中運動」)起始於2019年3月、爆發於2019年6月,面對日漸無情的極權之手,運動仍未停歇。
在這場運動將屆滿兩周年、港版國安法(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過關逾半年的今時今刻,駁二藝術特區舉辦〈若水,如火,有聲:一個關於行動的展覽〉,主題亦從香港抗爭精神定調,be water(若水)、be fire(如火),以及 be a voice,以行動發聲。

本展集結攝影、插畫、漫畫、雕塑、平面設計、獨立小誌、書籍出版等逾百件作品,調度了2020年三檔關注香港議題的展覽作品元素,包括〈反抗的畫筆: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穿石 Surmount / 香港騷動年代—抗志〉以及〈時代之火:202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展〉等,試圖重新閱讀並開啟下一個敘事路徑: 

長達40公尺的抗爭現場布條及大小雕塑作品,來自香港邊城青年主辦的展覽〈穿石Surmount〉。不同年齡的青年們在抗爭當下的回應,讓集體創作成為運動的共同見證,持續鼓舞更多的行動力量,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分區「鏡頭的凝視」,源於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年度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媒體記者的即時記錄,為時代留下證據、抵抗遺忘,揭露國家機器、掌權者的私心與暴行。分區「反抗的畫筆」則呈現插畫、漫畫、海報設計等多種平面創作,各匿名創作者積極且靈活運用網路管道,回應亦參與抗爭運動,以自身創作起而行動。

各展使用媒材與創作手法看似歧異有別,但關懷旨趣實為殊途同歸。

歷史在動態發展之中,當過去成為此刻,我們仍身處捍衛人權價值的進程。分區「我們皆在場」陳列多種出版品,文字與圖像訴說著前人的奮鬥身影,也詰問我們:我們將留下什麼給未來的青年?

展覽作為與觀者溝通的介面,尤甚者,公共領域的討論如何可能?直到開幕前,我們仍思索著如何面對這日益險峻的動態事實。
我們不闊談漢娜‧鄂蘭揭櫫以「行動(action)」介入公共政治、實現自由,或回顧哈伯瑪斯評論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也無意重提塞杜倡議日常生活中諸多如同戰術般的實踐,或艾瑞克‧萊特對於真實烏托邦的想像與行動方案。
是每一個人的生命、肉身,賦予這些作品力量。儘管展覽本身無可避免地是對那些已發生的再現,但我們仍相信它具有基進作用:

歷史川流不息,無人其外;我們沒有失去聲音,我們都在我們這個時代之中。

 

 

┏⚊⚊⚊⚊⚊⚊⚊⚊⚊⚊┒
         活動  
┖⚊⚊⚊⚊⚊⚊⚊⚊⚊⚊┚

★★  策展人導覽  ★★
       2021.02.06 (六) 15:00-16:00 

★★「印起來硬起來」絹印工作坊 ★★
       2021.02.13 (六) 14:00-18:00
       2021.02.14 (日) 14:00-18:00

★★「催淚彈中,睜眼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觀察與國安法後的港人離散」講座 ★★
       2021.03.06 (六) 15:00-17:00 
       講者: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2021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獎首獎得主)、
       曹馥年(《報導者》記者)、楊智強(《報導者》記者)、陳怡靜(自由撰稿人)

★★「影像與社會運動的反思」講座 ★★
       2021.03.07 (日) 15:00-17:00
       講者:黃子明(影像工作者)、陳佳琦(攝影史研究者)、
       莊坤儒(台灣新聞攝影協會理事長)

 

┄┄┄┄┄┄┄┄┄┄┄┄┄┄┄┄┄┄┄┄┄┄┄┄┄┄┄┄┄┄┄┄┄┄┄┄┄┄┄┄┄┄┄┄┄┄┄┄┄┄┄┄┄┄

「若水,如火,有聲」一個關於行動的展覽
Be Water, Be Fire, Be a Voice: Actions in the Everyday Ordinary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協辦單位:台灣新聞攝影協會、香港邊城青年
◆策展團隊:陳怡靜、莊坤儒、楊舒婷
◆視覺設計:尤洞豆
◆展場設計及統籌:有用設計
◆指定輸出:質印數位微噴輸出

主辦單位

聯絡人駁二藝術特區
聯絡電話07 521 4899

單位簡介

被歷史塵封的陳舊倉庫,時光凝結了種種發展跡象,因為藝術文化的呼聲被解放,不斷注入創意靈感而重獲新生,日漸茁壯。在舊與新的衝突中,衝撞出的是勃發的生命力。

位於碼頭旁的倉庫群藝術特區,出出入入的除了車輛還有船舶,湊熱鬧的不只是人群還有海風,開闊的海天視野一如遼闊無垠的思緒。在海陸交界的衝突裡,寬廣的是耀眼的未來。

負責營運管理的公部門與天馬行空的藝術家,雖然各自擁抱夢想,但在這個場域裡相互協調步伐,修整方向,一起邁向共同的理想。在行政與藝術的衝突間,磨合成緊密的夥伴,建構駁二在每個人心中的形象。

2000年,雙十煙火第一次不侷限在台北施放,決定南下高雄綻放,為尋覓適當的放煙火地點,人們發現了港口旁駁二倉庫的存在,一群熱心熱血的藝文界人士於2001年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催生推動駁二藝術特區作為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

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設計節、好漢玩字節、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高雄人來了大公仔、The Wall駁二音樂演唱會,每一個充滿城市創意特質的展演,活力豐沛的在駁二不斷呈現嶄新的概念與樣貌,構築海港城市的魅力文化與生活美學。

無論過去或現在,駁二藝術特區都是高雄人不可缺少的倉庫群。過去儲放魚粉與砂糖,供應港口川流的繁華歲月,現在匯集設計與創意能量,豐富每一個自由想像的靈魂。過去港邊載送貨物的西臨港線鐵道,現在成為高雄最熱門的自行車道,貫穿駁二藝術特區,而駁二的倉庫群跳脫使用僵制,以藝文與世界接軌,開啟新世代的對話。

特殊的環境位置在全台的藝文場域中獨樹一格,駁二這個極具特色的藝文空間,同時也是民眾最佳休閒場域,踩著自行車可以遨遊西臨港線的海景風光,公共空間裡可以發現令人驚喜的藝術作品,映著藍天豔陽,隨處都是拍照的絕佳場景,搭配不同時節精心推出的特色展演,讓民眾的每次到訪都能擁有不同驚豔!

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