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釋憲了,然後呢》座談會

《釋憲了,然後呢》 —— 婚姻平權的下一步 座談會

5/24日,司法院大法官針對婚姻平權釋憲案做出了748號釋字的解釋,認為現行民法限制婚姻為「一男一女」、「一夫一妻」是違反憲法保障人民的人格權及平等權的。
大法官的解釋讓同志可以結婚變成一種「必然」,但未來究竟用什麼法去結婚還是未知數?
戰場又再一次回到立法院了。

有人說,可能會另立專法,
有人說,可能會閹割部分權益,
有人說……

但這些有人說都不一定是真的,我們特地邀請了婦女新知的夥伴,林實芳律師來為我們說說,到底,釋憲是什麼?
未來的路,我們該怎麼走?(打趴專法?)

日期: 06/09(五)
時間: 1900-2100
地點: 島呼冊店 (嘉義市北興街86號)
演講人:林實芳律師
費用:新台幣 0.00

盛浩偉 x 紀大偉 = 同性戀出國比賽

講座名稱│敦南講堂《同志文學史》-同性戀出國比賽
時間│6/01 (四) 20:00-21:30
主講│#盛浩偉 (#名為我之物 散文集作者)X 紀大偉 
在戒嚴時代,同性戀者爭取出國機會,以便掙脫看起來不能讓同性戀容身的台灣社會。《同志文學史》列出同志『出國比賽』的例子:當事人不是要跟外國人比,而是要跟自己、跟異性戀同儕較勁,以便『刷存在感』。

主辦單位│誠品書店敦南店、聯經出版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 
聯絡電話│02-8787-6242轉361

簡莉穎/紀大偉 = 身心障礙/同志文學史

《同志文學史》- 身心障礙遇到同志文學
時間│5/25 (四) 20:00-21:30

主講│#簡莉穎 (#新社員#利維坦 劇場工作者)X紀大偉

同志有文學史。那麼身心障礙是否也享有類似的歷史?在《同志文學史》中,身心障礙至少遇到同志三次:在1950年代,在1970年代,在1980年代。身心障礙和同志都被「治癒的意識形態」所困。

開放式關係abc講座

只有一個情人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還要複數伴侶?
開放式關係跟劈腿、性解放有關係嗎?
.
你曾聽過「開放式關係」嗎?或許已經在不知道是什麼的情況下實踐過了,或是曾在感情走到某些關卡時想過有沒有別的可能。如果你從未聽過、實踐過,或是想要了解、考慮實踐,邀請你/妳來參加這次活動。(伴侶一起來更有助於討論唷)

☆進行方式:引言介紹、現場問答討論
.
☆帶領者
.
崔妮,寫了台灣第一本異性戀開放關係者的論文,做了八年多婦女NGO工作,寫了五年多性別專欄,做了三年多人體魔朵,從政策到議題、從中產到社區、從解放到傳統…一路跨界。
.
兔兔,聊天會發起人之一,開放關係顛簸前進中,長期居住於深山鄉間,特色是可以邊放空邊講話
.
☆關於「拆框工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trini.poly/
.
2016年9月成立,每月固定舉辦異性戀開放式關係聊天會,提供空間陪伴實踐者互助、學習關於開放式關係經營的種種,與其中的酸甜苦辣。
. 

讓霸權現形,談教科書裡的性別線索

?05/13(六)翁麗淑(新北市鷺江國小教師/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題目:讓霸權現形,談教科書裡的性別線索
「性別教育在教什麼?
教科書裡除了專講性別教育的篇章,還在其他許多地方透露了性別的訊息,我們的孩子(其實大人也是)在這些訊息中被影響著要怎麼看這個世界,也被暗示著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我們無法不被影響,但要打開性別之眼,看見到我們正被什麼影響著!!」
?報名去:http://www.lre.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56

約會怎麼那麼難--手天使四週年工作成果分享會

『打手槍只是一個誘點,從這誘點開始,障礙者才可藉此重新看自己的身體,築起他跟人之間的互動。』
--《有愛無陷:殘障者的情與性》(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 Hong Kong Women Christian Council 出版)

2013年初,一群以實踐性權為理念的朋友,集結成立了本土第一個為身障者服務的性義工團體【手天使】,期待可以鬆綁一些些被殘障綑綁的慾望。
2016年下半,在嘗試為女性障礙者提供服務的討論中,我們舉辦了女性身障者生命書寫班,嘗試了解女性障礙者們在「性」之前,對生命與情感有甚麼樣的感受與需求。
國際身障者日的隔周,我們舉辦了「礙美·愛美」髮妝沙龍攝影活動,驚喜地見證了參與者們的狂、性感、瀟灑,也感慨於社會鮮少讓障礙者有「其實我能夠決定自己的外型與風格」的想像。

「吾家/無家」 第六場座談:惠特曼的同志國族主義? 一個歷史與當代觀點的探討

惠特曼的《草葉集》(1855-1892)很早便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在當代也被認為是同志文學的經典,主要是因為詩中大量動人地明白寫及男人之間的「情愛」。然而歷史地來看,其相當早就取得經典地位清楚提醒我們當代觀點的不見:如果《草葉集》當中寫到的真是今天所謂的同性情慾,那在當時如何能被接受且獲得如是的肯定呢?是十九世紀時的氛圍比較容忍,還是惠特曼所寫及的男人情愛其實在當時讀者的眼中並非我們現在認為的那樣?要回答這些問題,一個歷史的檢視顯然是必須的。同樣也是其中心經典地位提醒我們的:惠特曼詩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其實是對於美國民主在全球尺度上的揄揚歌頌,這正是他歷來既被視為「非常美國」的詩人、又風靡許多各地文學界的原因,這部分與上述所說他詩中同性主題的關聯又何在呢?可以最近在同志學界飽受批判的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來看待嗎?還是歷史的脈絡化也能夠提供一些與當代意識型態批判不太一樣的觀點?

講者簡介:
朱偉誠,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色薩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文化政治與同志研究。編有《臺灣同志小說選》(2005)與《政治:台社性/別與同志讀本》(2008)。曾任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中外文學》總編輯,現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編。

頁面

訂閱 RSS - 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