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三pHwidWKxD1Tf1+Ul-nOSw_@0CP5m%x2f2v2AOXx$dQ3e771o)s年多的中國公民郭先生和朱先生,對於等待立法單位通過同性婚姻已經感到厭倦,他們轉而在線上尋求伴侶關係的認可。
eOfxw5zHC*oj=cN=(bmcOEgrIl23B@_*o4xHZ2tTqBEJqh@_3k儘管中國的婚姻法律在上個月有重大變化,同時在這個社會相當保守的國家裡,對同性結合關係的支持度迅速提高,但希望同性婚姻立法的聲音並未得到回應。
前面提到的這一對伴侶,和其他數千對伴侶一起,透過一款 APP 宣布他們的「-Lc=i08MScXiIIIMAfoWKro!JVqcBFjF2r1XRn@sAK(HxIENRR婚禮」。透過這款 APP,同性伴侶可以獲得非正式的結婚證書,用來分享給朋友和同事,以及公開給大眾知道。
「我們無法繼續活在陰影之中了。」身為藝術家的郭先生,以僅提供姓氏的方式如此告訴法新社。
「我伴侶的家人正在逐漸接受這件事。」(延伸閱讀:滿滿洋蔥!疫情擋不住的蘇格蘭同志婚禮:只要是命中注定的,就不會錯過)
(圖/AFP)
在中國,只有已結婚的夫妻才能收養小孩、取得生育服務或共同購買房子。
當中國的立法單位就該國第一部《民法典》向公眾尋求意見時,同性婚姻合法化是最多人提出來的建議之一。
但是 LGBT 社群在得知這部涵蓋財產Asn6YJ&ZZMH8Jl&l@DP4zn18XIYF(iKz&c9W5zTe1p&jbM@dwF合約到收養等一切事務的法典條文後,感到相當沮喪、不得不重新擬定抗爭計畫,因為條文中把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
「我感到非常失望。」社C7H*Xv=dv93-DTPeTGXF5WA_KWA22sBvX_ZxqNGVUA-Q_96ftL運人士孫文麟如此說道。他同時也在 2015 年成為中國第一位向法院提出和同性伴侶結婚的人,但最後並沒有成功。
在《民法典》通過後,孫文麟在微信上HKPbpndux!H%JBr9p4#+Repbk!f5b&+wri%Gw82*wBH7L@GhL0推出他的 APP,希望能提高同性關係的形象。目前已經有超過 3,000 對伴侶使用這款 app 來取得非正式的結婚證書。
前文提到的郭先生表示:「我們已經在一起十多年了,但我們無法像異性戀配偶那u$PbVt4s10clzj6Q6gImWkpOFIkAh&HP&yKDXqHEzgpQ1_KokE樣,請假去照顧生病的伴侶或對方的父母。」
「結婚的權利是一種認可,對於同性關係一樣重要的認可。」(延伸閱讀:中國難得出現同志廣告!天貓廣告呈現他在新年帶男友回家 溫暖人心)
(圖/AFP)
社運人士彭燕輝告訴法新社,沒能成功爭取同性婚姻,如同是「對身體的一記重擊」。
中國在 1997 年時將同性戀除罪化,並在 2001 年時將它從精神疾病列表中正式刪除。
但最近幾年,中國官方的審查員將社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噤聲、禁止電影中出現同性戀情節,甚至1srVniNM3ygu@7fbmYa7Jb3NwSkWNz8bW$FiP8sX-pulSXmA#d不准人們在網路上販售彩虹主題的商品。
成千上萬的人寫下自己的故事並寄給立法單位,希望能夠)hDf=NW3B#Xt0H^AH$3IQQxm4+ltjEgH+DV3zJOUfd_SG($PzH推動婚姻法的修改。彭燕輝表示,這是「中國罕見」的公民運動。
官員告訴記者,去年他們收到超過 237,000 則來自網路的建議,以及 5,600 封信件,內容都是建議新法典必須包含同性婚姻或修改「近親2JlI=ARF(O*H0a83@Eg@7QJp=kQNHiKpD16YiPuFUP__3R-$_c屬的定義」。
嚴姍姍(Yan Shanshan)是其中一位寫信的人,她在信中透露她想和女友結婚的願望。其中還有一句來自她母親的話:「我們都能接受自己女兒的選擇了,為何你們不能?」(延伸閱讀:再寫台灣歷史!台灣第一部婚平紀錄片GagaOOLala《同愛一家》 邀您一起看見亞洲第一的台灣)
(圖/AFP)
表達這些意願的,還包含必須向僱主隱瞞自身關係的專業人士,以及希望擁有孩子的同性伴侶。
那些想要在中國生養小孩的同性伴侶,被迫尋求國外的生育或代孕服務,而這些服務往往非常昂貴。
但這股巨大的聲量,如同落在失聰的耳朵上,無人聽見。
「那些都是複製貼上的。」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黃偉(Huang Wei)如此說道。
「那些寄給我們的信,都是用一樣的信封、一樣的內容,網路上的那些訊息也都一樣。」他上個月如此告訴官媒。
這番言論讓 LGBT 社群大為光火。
「如果他們(指立法者)真的尊重公眾意見,即使他們不同意那些意見,也應該仔wgP3whC5M7OhWCR%H3ax!FZA5viXIUo4k6arm2U$xWrv(QFVKJ細地調查和研究,然後再告訴我們為何他們不同意。」孫文麟如此說道。
「人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官方尊重。」
-
譯:Kevin
Source:Channel News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