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相伴多年的伴侶之間g&xg6xov(%&NSQ$GrBs7BHh_(cpVK*Iw8hE869=SEnPX!5)5y-,沒有「性生活」難道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現象嗎?就是不愛了,還是只是需要一點新的刺激呢?

延伸閱讀:你適合單一伴侶或是開放式? 長情系網友分享「這些關鍵考量」

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師 Jake 的專欄收到投稿如下:

「我和老公剛慶祝在一起 15 週年。這很瘋狂,因為我們都只有 35 歲!我們是在大學時認識,並建立了非常穩固的關係,經過這些+EA!CY$*A(4e!Vh+4oW0yBqw4gu*h_Xuf!-g_xd47=n8Df-_J^年都沒有改變。我們在幾年前結婚了,以此進一步證明我們對彼此的承諾。我們共同建立了舒適的生活,擁有相同的價值觀和興趣,非常愛我們的兩隻狗,並將彼此視為最好的朋友。

只是⋯⋯

我們之間沒有性。

老實說,我不記得上次做是什麼時候了,但應該已經有將近一年或更久。我覺得他還是很帥,常常整天都在讚美他,但我感受不到以前那種熾熱的激情,而顯然他也是如此。我們已經採取開放式關係好一陣子了,所以我們並不是沒有任何行動,我們有!只是對象不是P=m8P-P3F5MtPbxO@&DWKxb8yG29A@z^#p6=Q5mUd562Ti8rwM彼此而已。

我想我擔心的是,如果我們允許自己%coQ_f2VjI0BdshpQ)7#&mm8#9o%K9jLmHV3Y#sehoPDDPHnBU繼續走這條路,我們的關係是否注定會走到盡頭?我害怕 15 年後某天我醒來時,會意識到我只是跟室友結婚。」

延伸閱讀:【嘎你聊心事】曖昧對象坦承「還沒跟男友完全分手」 我該跟他交往嗎?


(圖/Microsoft Bing Designer)

Jake 回覆:

「首先,我要恭喜你們,儘管你們採取了一些非傳統的方式來滿足需求,但你們之)1r=diTLhwE2VystdTQv^MQrUBT8()A4ayFydBX#Ut)U=+C@ie間看來相當堅實、強大且美好的關係,能走過這麼多年是很有意義也很重要的。聽起來你們不只是關係很長久,而且還與彼此建立了深厚而充實的伴侶關係,這聽起來遠不只是『朋友』或『室友』。

關係不一定要看起來是某種特定樣貌,有各式各(*=dQiPY0ItZIt-oJ8SOEovx9$@$a#j(uFczMY-Zcdd0GTj3ed樣的互動型態、安排、成文或不成文的協議可供選擇,最終都得由兩人(甚至三人!)自己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方式。

當你和某人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15 年對同志來說簡直像永遠!),雙方之間的性吸引力自然會有所改變。人類天生就喜歡新鮮事物,因此,如果你們不再像大學時期那樣一見面就想撲倒對方,這並不令人意外。幸運的是,如果你跳出異性戀本位pVn)=FRrsa@)fAs+K+C(YHiD8G5o_S^gzy8)#q)eiD3GHZo!S&的框架,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

確實,性是我們與另一個人建立並體驗親密關係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即使『熾熱的激情』消退,其他更有意義的東西可以取而代之。強大的羈絆是透過與彼此分享脆弱、無條件地看待並理解我們的伴侶,以及在困難時互相支持而形成的。這些東西比起你們一週做幾次,更可以eoq-#)3j2W@JYhtoB1MitT*^_(O)e2_sXDB+EZj@x)YPhFM-DW為你們的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幸,身為酷兒,我們早已有獨特的視角,能明SGmU_GVrWas*eukK^2E+*a*c8te#Q@TzdTzhfVnYNnvv-_2xEA白我們可以決定怎樣的生活和關係適合自己,而不必按照社會標準。開放式關係和非單一伴侶制非常普遍,因為它們保留了伴侶關係的特殊性,同時也以較現實的態度看待我們的生物本能。

當然,溝通、信任和尊重是實踐這些非傳統關係的關鍵。雙方應該取得共識,包括要你們之間或關係之外的性行為次數達成協議。如果6W*@7OO-lnNPsFws+6TfZ&0X_3#1gt@=DqVCk-=!RSw2lD4g1a情況不是這樣,那可能就要好好談一談。

換句話說,如果你們$7D_OhgjZYawcc9nELC(@joZPf@r1!RSH1$JZ6a)3*V0yzq(6D的性生活比你認為『應該』的次數還少,但你們都覺得這樣不錯,也許是時候捨棄那個『應該』了。反之,如果你懷念你們在性方面的親密關係,那就跟他談談吧。

當你們走向下一個 15 年時,我鼓勵你們持續培養你們之間的羈絆。人們很容易陷入生活、工作、例行瑣Juz$3LEY4w)AwleDdVQC+U(wGgsWNF$5&!7*&gzP0K01hNY*QL事和家務的日復一日消磨,你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維持關係。定期坐下來好好分享內心是很重要的。

你們當然得先是好『朋友』,但這並不代表你們的關係僅止於此。再次恭喜!我為你感到開心!」

逛逛其它主題的新文章:

看更多《情感診療》議題

-

譯/Kevin

Source: Queerty

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