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是時候感化萌萌們了!《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在2012年刊登的一篇論文近期再度引起討論。該研究顯示,自我認同為異性戀並且表現出恐同傾向的受試者,其實更容易受到同性吸引。


(圖/Attitude)

該研究以大學生為測試對象,比較他們所表述的自我認同和直覺反應的差異。研究者以問卷以及簡答來測量顯性與隱性的自我認同與恐同傾向,結果顯示1&EzRg6hsuBhs+fYI^gOmJn#D)#mG#N3Z*o(YN5i*)cRUM0LCi,對同性戀表現敵意的受試者更有可能是「隱性同性戀」。論文作者涅塔‧溫斯坦(Netta Weinstein)在文中表示,「自我認同為異性戀,卻在心理測驗中表現出被同性強烈吸引的人,可能是感到來自同性戀者的威脅。因為同性戀者引發他們想到自己內在的相似傾向。」

該研究也顯示,下意識回答的內容和潛意識顯示的傾向表現出衝突的受試者,更可能是來自獨裁的家庭。研究員李察‧萊恩(Richard Ryan)表示「確信自己的孩子是異性戀的家長,可能會用各種方式去說服孩子:身為異性戀才是好的、5CwQFUJ@sVWT328e2*XF^M8@HfYuX1-%BXa5i=f*=PuQv^eDOx有價值的。而這種控制欲可能讓孩子的內在產生許多衝突。」


(圖/Attitude)

另一篇由西卡羅萊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發表的研究則透過線上問卷調查進行,結果顯示,部n(YXDk+hhZ@GLY19c6vmuoOf_WcL=zE#(XZBXOF-ViEwFmPsco分男性在感到自己的陽剛氣質受到威脅時,傾向透過蔑視他人的玩笑來增強薄弱的自我意識。

你身邊有許多恐同的直男嗎?或許d@qHn2=w+xG$)C$UJQ(Bk-Uw)GX@qo9KWo&RM^9pR+#jA9(ILL他們可能只是無法正視內在真實的自我,才用攻擊性的言論來反同。沒關係,讓我們一起用愛跟耐心來包容他們吧!

Source:nydailynewsAttitudeindy100

作者:Salim


任何合作提案、廣告刊登、贊助,請來信至 

資深行銷及業務經理 [email protected]  數位行銷及業務經理 [email protected]

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