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溫度極高的三溫暖,彷彿能打開情慾的毛細孔,bl!e--Z2VC&jYxSx^q%4QajpbeuLq0Q=CAUJA@oy*29u%cq2p2收縮之間,吞噬韓國的保守、宗教的束縛、家人的傳統,《那一夜,我在三溫暖》成了粉碎美國夢,亞洲人情慾的最佳展演。

《屍速列車》在亞洲大賣,不禁讓人忘記韓國人也擅長用自身的壓抑,3rX*U+MwRdl!=E*!cfj50Cz3uPZUyWiqNXX4o-RZz4B*mODE&I拍出很壓抑的作品。《那一夜,我在三溫暖》描述生為美國韓裔移民第二代的大衛,為了幫忙家中生計而偷偷在韓國三溫暖兼職。在父母寄望的升學壓力下,以及自我對於同性的情慾探索,他只能獨自面對內心的掙扎,在蒸氣瀰漫的三溫暖中,尋找人生的出口。本片一如預告片的調性,以及韓國人講話時特有的鏗鏘有力,在極為緩慢的步驟下,跟著大衛穿梭好萊塢以外的美國,亞洲人眼中的美國。

《菜鳥新移民》的亞洲美國夢成了喜劇,但是在《明日的朝陽:決戰東西軍》日籍移民來到加拿大被歧視也是事實*y1(+!1*LNBuvb@CH15vC%!j#k&a4zEuFB_#J^f&vpAOSVrp&A,一如在《喜宴》不敢向父母出櫃而假結婚的男同性戀。亞洲人必須面對內在的壓抑、父母的傳統或逼婚,以及對外可能被歧視的事實。即便身處西方,其思想多半仍保有亞洲人的傳統,或者是必須去面對。而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對同性戀極度不開放和保守的韓國,《那一夜,我在三溫暖》似乎成了導演某種程度的釋放,將韓國人極度飽和、壓抑到零密度的情感,全部濃縮在電影中。

《那一夜,我在三溫暖》簡單來說,就是典型的影展電影。在緩慢的節奏下,多半以長鏡頭或特寫主角的表情,如實地呈現其情緒或是所觀看的事物。親情和情慾間自我掙扎成了本片的主軸,就劇情而言,本片並無太多高潮迭起,就連做愛的高潮也近乎沒有,鏡頭本身也充滿濃濃地亞洲人思想。但是正因為電影的不誇大,而zUi=oRUl=uSVQ0vmB0sDQ4fBbRIk_3o7t^gf4hDx=0K@bHymTv顯示出極為悲傷的真實。

「你如果不上大學,你這輩子要做什麼?」成績不好、經濟狀況不好,kn0HaXIn^g@%)Fs0DrsU&8(!uaT@jRvv%$!jAGqiaGOA%9p9D%如果兩者兼具便很難在國外生存。早期的美國夢是礦業淘金,但現今如果沒有後台或實力,美國夢終究只是夢。講述兩個世代,從父母親移民再到寄望於兒子出人頭地,親情的壓力和不想讓對方傷心的心情,成了大衛不敢出櫃的原因。亞洲人的迷惘和掙扎,不像西方會藉由吸毒、流連聲色場所宣洩,《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則是藉由韓國三溫暖又稱汗蒸幕,啟蒙和結束。

不同於一般三溫暖,汗蒸幕是韓國的休閒勝地,以及可以住一宿的旅館選擇。而《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原本單純的汗蒸幕,卻成了同志的聲色場所,這一切也都被大衛看在眼裡。對於男性肉體的嚮往,不斷衝擊原有的宗教思想和父母期望,使得電影本身由內而外地表現出大衛的壓抑,以及不可跨出他身為保守亞洲人、孝順兒子、盡責工讀生所設定的界線。以父母親為了工作而低聲下氣、委曲求全,成了美國夢破碎的&Cf!O3dyPJdR66!56a^T3fvhbjT8)3N0mjatm*qBlZ-4xf0GH0一環,也讓原本的親情線多了一層對父母的同情。

大衛的沈默寡言,也讓電影沒有過多的對話,多憑藉其眼神的詮釋和鏡頭語言,營造出不只是一夜的情緒,更多的是埋藏在電影後的真實世界。或許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電影,也需要相對的耐心,
但是演員的表現和同為亞洲人的視角,《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就像真實在三溫暖中,整個身體被電影中的情緒所入侵。

第三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日期:2016.10.22-10.30 
《那一夜,我在三溫暖》上映場次:2016.10.22(六)/21:40/台北新光影城1廳 
               2016.10.30(日)/19:30/台北新光影城2廳 

作者:CharMing

本文同步刊登於幕迷影評


任何合作提案、廣告刊登、贊助,請來信至 

資深行銷及業務經理 [email protected]  數位行銷及業務經理 [email protected]

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