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郵購」已經是歷史名詞,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美國男同志們絕對不會忘記《Interi(bEas(b5H9lb%-#VipU+Ev8(EvCds0jMF$BykkT6ns7dyBAI_national Male》這個郵購服飾品牌。尤其是他們發行的型錄,人們翻閱它可不只是為了看內褲款式而已。
關於這款郵購型錄,其造就的一段既荒唐又真誠、同時也已不算秘密的同性情慾歷rt+B7p%yEC6Bi#p^=AsaI1o#Q(%FO+EA9-px=Y1-D*wxIFBU!6史,都在紀錄片《All Man: The International Male Story》看得到。
延伸閱讀:男色攝影師攜眾男模復興同志約會文化:你試過在包廂式影院和別人一起打手槍嗎?
(圖/@Peter Jones Productions/YouTube)
Gene Burkard 在 70 年代中期創立的 International Male,被認為永遠改(6L%XVS@Eibpn*Y!iEX%)U45CJvd5s4&Ji4k-GIa=%rM%PJ3B$變了這個世界的男性時尚以及大眾對男子氣概的看法。該品牌曾以「Freedom for the man」為標語,除了宣揚男性之美,還鼓勵其讀者,讓自己的外表好看也可以成為一種慰藉。
事實證明這個策略真的有用。International Male 迅速崛起,在 90 年代達到巔峰,據說當時每一季的型錄會有 300 萬冊在市面上流通,年收入jtpjVuh#n!-AY1%bg#wU&JkhI&^j(d53ucZ6(kVQUaRajgF9RU更高達 1 億美元。
而雖然該型錄並非為男同志打造,但確實成為許多人的性啟蒙來源。以紀錄片的說法而言,這種風格在一Fzg)%0C(e5RiXr=_GJ+3PabB$wrYG4Rk_NcwZOZqc=+l(hX5Sx定程度上是刻意的,因為其品牌員工有許多女性與男同志。紀錄片在講述這群「邊緣人」的故事時,也凸顯了他們的付出是「如何改變男性看待自己與彼此、以及世界看待他們的方式」。
(圖/@Peter Jones Productions/YouTube)
電影人 Bryan Darling 與 Jesse Finley Reed 在片中訪問到許多人,從品牌的前員工和模特兒(包含瑪丹娜的前男友 Tony Ward),到提出深刻見解的多位名人如原版 Queer Eye 的造型師 Carson Kressley、歌手 A)%3Ea39J7AniJ7Zwy_7bR2&nn8hcwc5n49S4DbZ6TCb_=RKvIJake Shears、喜劇演員 Drew Droege 以及設計師 Simon Doonan 等。
片中甚至還訪問到創辦人 Gene Burkard(在 2020 年過世),他對那些美好往事MY-zU6iYPGhtHSO+KfaP0a@$p=SOy+Xh^1ZKB_Nz8BVVll4TX&的回憶,也替紀錄片增添許多懷舊之情。
《All Man: The International Male TQ@jP%htHaK0UxIaEB!oEhF&IP+hjj*+XhpsM7SN5g8tG+kzGfStory》已在 6 月的翠貝卡影展(Tribeca Film Festival)首映,並陸續在各影展巡迴放映中。
逛逛其它主題的新文章:
-
譯/Kevin
Source: Que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