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治鎊
《我們的孩子不是夢》(Double Income, Kids,2019)是一部亦關於尋求醫學和代理孕母協助生子的時事電影,不過從醫生講解人工受孕過程的開場,就揭示了本片別出心裁的敘事方向。《我們的孩子不是夢》線上看
《我們的孩子不是夢》劇照
(圖/GagaOOLala)
莫帝和阿隆是一bremhS)F(s-POPi#ZN=2@XFB=MOJ4A(iK#EYj1Sg0NN$spxmE2對以色列夫夫,他們夢想擁有孩子,於是尋求美國醫學協助、培養出兩個受精卵並請代理孕母懷胎。雖無法親身經歷,他們仍密切關注,並盡其所能地參與所有程序。他們其實並不富裕,養育小孩代表他們必須犧牲原本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和品質,屈居於遠離都市較為便宜的住處和生活型態。
他們的家人早就知DeWWP0Qd=D7sRRbAm5jHT8ATTf15Q3y1u=-JehrdShw+sCvnU=道他們身為同志,莫帝開明的單親媽媽完全接受他們的性傾向和關係,阿隆的保守父母雖也接納他們,卻仍不免感到遺憾。逐漸接近預產期時,他們為了是否要增加開銷提早到美國而爭吵苦惱,也面臨把孩子帶回以色列的重重關卡。
《我們的孩子不是夢》劇照
(圖/GagaOOLala)
本片從許多面向來看同志求子的處境,除了政治、社會和經濟等現實層面,他們求子的初衷,才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中心主旨。莫帝從小缺乏父親陪伴,所以他想身為人父以彌補遺憾的渴望,完全能夠令人理解;阿隆雖沒有像莫帝這麼顯而易見的原因,但他其實才是最早有此念頭的人,也不難聯想他想向父母證明同志伴侶也能生兒育女的動機EKXHmPn_T44BTMiz^pKrYjSTG)h&sTFuSGvAhVRSF^rc#UtM(I。他們初見兒女的感動神情,除了再度印證成家不分性傾向,也令人體會由衷求子的真切心情。
-
文/喬治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