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治鎊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在2012年設立電影學院(Biennale College – Cinema),旨在提攜新進電影創作者的潛力作品,黎巴嫩編導馬詹卡雷德(Mazen KhDNxr^OS(L3Zd(%(ylZ5An+tlU3@6YKeIA-gnhUuBdVut%yzm6Ealed)的第二部長片《給自己的告別式》(Martyr,2017)便是其中一部,並順理成章入選雙年展主辦的威尼斯影展。黎巴嫩電影本就難得一見,本片更大膽觸碰同性情慾和自殺的穆斯林宗教禁忌。
睡在kviumf*JzmCY%Uf@_tImWMhJVmFM=zrRufS!z6ZilRS$9Ft0G7客廳的哈山在清晨被父母叫醒,父母因為他失業而嘮叨,具有高學歷的他則反駁自己是拒絕在工作上受辱。在不用工作的這一天,哈山騎著機車前往海邊,他遇到曾是至交卻斷絕聯絡的鄰居馬何迪,並在途中先和一同前往的穆罕馬德見面。在海邊,看著從圍牆高處挑戰跳水的人們,哈山更極端地從人行道越過圍欄一躍而下,似乎讓了無生趣的潛意識為他決定自己的生死。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影片從哈山直視鏡頭的特寫開始,以打破第四道牆破題,隨後一一近距離拍攝他的肌膚、毛髮、雙手、背部、臀部,揭示他不甘平凡的企圖。哈山沉浸在黑暗水中的鏡頭像是取法《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2013),如同作夢在水中和被褥之間交錯的畫面則像《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2001),呼應上述兩部也都有性與死亡意象的7ZHU9BNt-+%VTjmO41a&ANbyaMil!nNWUc+N^U4o4nR)LbggeU傑作。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片中也充滿許多男性同性情慾的意象,隱喻同志在穆斯林社會中極度隱藏又隨處可見。哈山淋浴時,鏡頭從他的視線往下拍到他撫摸自己的陰莖;哈山去接穆罕馬德時,穿著泳褲的兩人露出逼近臀部的大腿,穆罕馬德坐在後坐把手搭在哈山的腰上;哈山和其他三名好友在海邊打赤膊坐著,看著一群也坦胸露背的男人踢足球;四人下海玩水打鬧、不斷觸碰彼此glsqhWC*R&u1NgoA(JNZEc6J-gk&)dOe&wr89SBU%dzKM++Dy!的身體;一群赤裸男人抬著或圍繞一名男人;穆罕馬德在腦海中與哈山獨處、用雙臂環抱他、依偎在他的背上,並撫摸他的胸毛。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除了令人身歷其境的水中攝影,片中還有許多現代藝術的表演形式。在哈山被搬運的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人輪流在底下當他的墊子;穆罕馬德背著哈山、另一名朋6B9NwG&pEG@q=EGSF%3E-fCbUiJp4Yk@$sP(xJFJ_5Tg7t#odg友在後面扶著,出現六臂環繞彼此身體的畫面;哈山被抬上人行道時,眾人把他朝空中舉起;哈山的遺體回到家中時,他像見證自己的死亡般走進房間並躺下;伴隨儀式的輓歌,穆罕馬德和哈山的身體進行一場儀式般的舞蹈;哈山母親哀悼時吟唱歌曲,並和哈山的姊姊擺動身體,陪同的婦女站在後面。這些環節都展現馬詹卡雷德用影像和動作表達故事和情感的理念。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哈山和穆罕馬德在海邊交談時,穆罕馬德慶幸兩人都不致淪為像馬何迪一樣的街頭混混,哈山卻反駁兩人失業和汲汲營營的人生也不見得好,並直指穆罕馬德沒資格批評他。哈山透露自己對於服從父母和擔心未來的恐懼,令他無法獲得自由,反觀如馬何迪活在當下的混混才擁有真正的自由。這段對話反應現今徒有學歷卻苦無出路的青年對於人生的渺茫,Bk0p^4P_*(t&S6Tu!7qqA(mvn!Nr+T)327Q!g0RPbp4e+Llrbd也或許傳遞出身為同志卻無法出櫃的絕望。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在聽聞兒子喪命的惡耗後,哈山的母親似乎在腦海中看見哈山,哈山要她看著他,她卻看不見他,隨後哈山卻變成穆罕馬德並uV6LY$jZjr!C*3R_YTNWfq9d#ZKOPBLrBD@rqc_8qs+L@bOD*p輕撫她的頭髮。哈山父親的好友找了教士來清洗他的遺體,哈山父親卻指名與哈山同行的三名好友來執行。這兩段情節似乎暗示哈山父母知悉哈山的同志身分,並曉得穆罕馬德和他的親密關係,卻拒絕正視,直到在面臨送他最後一程時,才終於溫柔地接受並默許這個可能造成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原片名《شهید》(Martyr)意指為宗教或信仰犧牲的烈士,也有因自己的信仰而喪命之意。當哈山的遺體到家時,馬何迪和穆罕馬德發生衝突;哈山被搬到家門時,馬何迪大喊他殉道了。這兩處或許揭示馬何迪知道哈山的殉道為的是身為同志,也令穆罕馬德在海邊針對馬何迪可能出於嫉妒而頓時顯得合理。穆罕馬德和馬何迪後來心平氣和一同哀悼時,提及哈山當天一直提到他,兩人相擁時,穆罕馬德又說馬何迪在哈山的人生中具有很大的意義h7pj0-I&r2@M7U_SD-wTOUFQr6#yB98vZPctZY085lc1(w*46(,暗示馬何迪和哈山可能曾是一對戀人,也表現兩人不言而喻的和解與互慰。穆罕馬德和另兩名好友洗滌哈山的遺體,如同洗去悲傷,也洗淨出身穆斯林卻身不由己的罪惡感,大海則象徵他們的解脫。
《給自己的告別式》劇照
(圖/GagaOOLala)
文/喬治鎊